在成都春熙路的写字楼里,四川承世弘合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常亮着暖黄的灯光——律师们伏案研究案卷、与客户耐心沟通、核对法律文书的细节……这样的场景,是这家成立十余年的律所“可信”形象的日常注脚。从街边小店的合同纠纷到企业并购的复杂谈判,从农民工讨薪的民生案件到知识产权的侵权维权,承世弘合用扎实的专业功底、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温暖的职业情怀,成为川内法律服务市场中“可信”的代名词。
一、专业底色:资质与团队的“硬核背书”
法律服务的可信度,首先源于专业能力的“硬实力”。承世弘合的“可信”,体现在三个维度:
资质完备,合规经营:律所持有《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》,所有执业律师均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,并在司法行政机关完成注册备案。团队中既有从业15年以上的“资深律师”,也有具备企业法务、行业监管经验的“复合型人才”,确保对不同领域案件的专业覆盖。
领域深耕,形成壁垒:不同于综合型律所的“全面覆盖”,承世弘合选择“聚焦细分领域”的发展路径,将资源集中于民商事争议解决、企业合规与商事服务、知识产权保护三大方向。例如,企业合规团队针对制造业、餐饮业、科技企业等不同行业的痛点,开发了“用工风险防控手册”“商业秘密保护指南”等定制化工具包,真正实现“专业问题专业解决”。
行业认可,荣誉加身:律所连续多年获评“成都市优秀律师事务所”,部分律师入选“四川省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”,这些来自行业与官方的认可,成为客户选择时的“信任背书”。
二、流程规范:从咨询到结案的“透明化”服务
法律服务的可信度,更体现在可预期的服务流程中。承世弘合建立了从咨询、接案到结案的全流程管理制度,让客户全程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。
咨询阶段:客户可通过线上预约或到所面谈,律师用通俗语言分析案件法律关系,明确告知“能不能做”“怎么做”“风险在哪里”,杜绝“打包票”“夸海口”等不诚信行为;
接案阶段:签订《委托代理合同》前,律师逐条解释合同条款(如服务内容、收费标准、双方权利义务),确保客户理解无死角;合同经律所合规审查,避免“霸王条款”;
办案阶段:实行“案件进展通报制”,律师定期向客户反馈证据收集、庭审准备、对方答辩要点等关键信息;重要文书(如起诉状、代理词)均需客户确认后再提交法院;
结案阶段:案件办结后,律所归档全套法律文书,并向客户提交《结案报告》,说明办理结果、经验总结及后续建议。
这种标准化流程,不仅让客户清晰掌握案件动态,更倒逼律师团队提升服务质量——因为每一步操作都在阳光下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三、客户信任:用结果与温度书写“可信”故事
法律服务的可信度,最终要靠客户的“获得感”来验证。承世弘合的客户档案里,藏着许多“暖心故事”:某餐饮连锁品牌因加盟商违约面临闭店风险,律师团队连夜梳理合同漏洞,通过诉讼挽回80万元损失;某农民工被拖欠工资,律师不仅快速启动法律程序,还主动对接劳动监察部门协调,15天内帮其拿到血汗钱;某科技企业遭遇专利侵权,律师通过技术比对和证据保全,最终获赔200万元,助其渡过研发资金难关。
这些案例的背后,是律所对“客户利益至上”的坚守。曾有客户感慨:“选承世弘合,不是因为他们承诺‘包赢’,而是因为他们把我们的案子当自己的事办——开庭前反复推演细节,败诉后主动分析原因,这种责任心,比胜诉更让人安心。”
四、责任担当:超越法律的“社会温度”
法律服务的可信度,不止于为客户争取权益,更在于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。承世弘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:联合高校开设“公益法律课堂”,为创业者讲解股权设计、为社区居民普及防诈知识;疫情期间,组建“企业纾困小组”,为3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“租金减免谈判”“稳岗政策落地”等专项服务;在乡村振兴领域,为农村合作社设计农产品商标保护方案,助力“川字号”品牌走出去。
从一份合同的严谨起草,到一场纠纷的妥善化解;从企业的合规护航,到民生的权益守护——四川承世弘合律师事务所用十余年的坚守证明:法律服务的可信,源于专业的沉淀、流程的规范、客户的信任,更源于对法治初心的坚守。当客户选择承世弘合时,选择的不仅是一家律所,更是一份“专业可依、责任可托”的法律保障。
联系人:田主任
手机:13118312715
电话:400-XXX-XXX
邮箱:493257700@qq.com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顺城大街所8号中环广场1幢1单元8楼01、02A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