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商业活动中,合同是维护双方权益的法律文书。然而,合同起草与审查是两个不同的法律环节,它们在目标、流程及风险防范上存在显著差异。四川承世弘合小编将从定义、侧重点、工作流程、风险防范、参与阶段五个方面,系统阐述二者的区别,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其核心差异。
一、定义与目标不同
合同起草
合同起草是指从无到有地拟定一份合同文本,其核心目标是为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提供法律框架。起草过程中,需结合行业惯例、法律法规及双方谈判结果,明确交易内容、履约标准、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。
关键词:创建、前瞻性、全面性。
合同审查
合同审查是对已有的合同文本进行合法性、合规性及风险可控性分析,其核心目标是发现并修正潜在法律漏洞,确保合同条款符合现行法律法规,防范法律风险。
关键词:审核、纠错、风险控制。
二、工作侧重点不同
起草阶段:构建权利义务体系
条款设计:需覆盖交易主体、标的物、价款支付、履约期限、违约责任等核心内容;
语言表达:需确保条款表述清晰、无歧义,避免使用模糊词汇;
行业特性:需结合行业惯例(如建筑工程合同中的验收标准)设计个性化条款。
审查阶段:识别与修正风险
合法性审查:核查合同主体是否适格、条款是否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;
合规性审查:确认合同是否符合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或行业监管要求;
风险提示:标注争议高发条款(如违约金比例过高、履约保证金条款),提出修改建议。
三、工作流程差异
合同起草流程 合同审查流程
1. 明确交易背景与目的 1. 接收待审合同及背景资料
2. 收集相关法律与行业标准 2. 形式审查(签署主体、盖章是否完整)
3. 设计合同框架与条款 3. 实质审查(合法性、逻辑性、可操作性)
4. 组织双方协商修改 4. 出具《法律意见书》或修订建议稿
5. 定稿并签署 5. 跟踪修订进度,确保修改落地
四、风险防范的切入点不同
起草阶段的风险预防
预设风险应对机制:例如,在买卖合同中约定“逾期付款违约金上限不超过合同总额的20%”,避免条款被法院认定无效;
平衡双方权益:通过“对等违约责任”条款(如“甲方延迟交货与乙方延迟付款的违约金比例一致”),降低单方违约风险。
审查阶段的风险规避
修正违法条款:例如,删除“发生争议由败诉方承担律师费”的表述(因《民法典》未强制规定律师费承担);
补充缺失条款:如增资协议中漏写“股东优先认购权”,需提示补正。
五、参与阶段与角色分工
起草阶段
主导者:通常由业务部门或外部律师完成,需深度参与交易谈判;
协作方:财务部门提供付款条件建议,技术部门明确交付标准。
审查阶段
主导者:法务部门或外部律师负责,需跨部门协同(如风控部门评估履约风险);
协作方:业务部门需提供交易背景说明,管理层决策重大条款取舍。
结语:二者缺一不可,协同提升合同质量
合同起草与审查虽属不同环节,但共同构成合同管理的完整闭环。起草阶段通过前瞻性设计构建交易框架,审查阶段通过风险识别保障合法合规。企业若能将二者有机结合——例如在起草阶段引入法律顾问预审,或在审查阶段同步修订条款——将显著降低法律纠纷概率。在商业活动日益复杂的今天,唯有重视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,方能实现交易安全与效率的双赢。
联系人:田主任
手机:13118312715
电话:400-XXX-XXX
邮箱:493257700@qq.com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顺城大街所8号中环广场1幢1单元8楼01、02A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