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婚时财产分割是双方争议的核心问题之一,涉及房产、存款、股权、债务等多类资产。我国现行法律以《民法典》第1087条为基础,结合司法解释与司法实践,形成了“共同财产依法分割、个人财产归个人”的基本原则。以下从法律依据、实务难点及操作建议三方面展开分析。
一、法律框架: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界限
根据《民法典》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工资、奖金、生产经营收益、知识产权收益等均属共同财产,离婚时原则上均等分割。而以下财产属于个人财产,离婚时不参与分割:
婚前财产:如婚前全款购买的房产、车辆、存款等;
人身损害赔偿:如因工伤、交通事故获得的赔偿金;
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归属一方的财产;
专用的生活用品:如衣物、化妆品等。
例外情形:若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增值(如房产出租收益),增值部分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;若一方使用共同财产为另一方购置贵重物品(如婚内送车),离婚时赠与人可主张撤销赠与。
二、实务难点:房产、股权与虚拟财产的分割规则
房产分割:
婚前购房:若一方全款购买且登记在己方名下,属个人财产;若婚后共同还贷,离婚时需对共同还贷部分及对应增值进行补偿。
婚后购房:无论登记在谁名下,均属共同财产,通常按出资比例或协商比例分割。
父母出资购房:若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子女个人,可能被认定为个人财产;若未明确,则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。
股权与企业收益:
股权本身属个人财产,但婚姻存续期间的股权分红、增值部分属共同财产;
若涉及公司控制权,非股东配偶可主张分割股权价值(需经其他股东同意),或要求折价补偿。
虚拟财产:
数字货币、游戏账号、社交平台账号等虚拟财产,若能证明属于婚后取得或共同投入资金运营,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,但实际分割需评估其市场价值。
三、操作建议:协商优先与证据保全
协议分割:
夫妻双方可签订《离婚财产协议》,约定财产归属及补偿方式。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即有效,且优先于法院判决。
诉讼分割:
若协商不成,需通过诉讼解决。关键证据包括:
财产权属证明(房产证、银行流水、股权登记文件等);
财产价值评估报告(如房产、企业股权);
共同债务凭证(需区分个人债务与共同债务)。
特殊情形处理:
家务补偿:若一方因抚育子女、照料老人负担较多义务,可主张经济补偿;
经济帮助:离婚时若一方生活困难,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。
结语
离婚财产分割的核心是“依法公平、尊重意愿”。无论是协议还是诉讼,双方需理性评估财产价值,避免因争议扩大损失。同时,建议提前通过财产公证、婚前协议等方式明确权属,降低离婚时的法律风险。
联系人:田主任
手机:13118312715
电话:400-XXX-XXX
邮箱:493257700@qq.com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顺城大街所8号中环广场1幢1单元8楼01、02A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