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法律知识

法律知识

离婚财产分割怎么分配:法律框架与实务要点解析

发布时间:2025-07-03  浏览量:3 次

离婚时财产分割是双方争议的核心问题之一,涉及房产、存款、股权、债务等多类资产。我国现行法律以《民法典》第1087条为基础,结合司法解释与司法实践,形成了“共同财产依法分割、个人财产归个人”的基本原则。以下从法律依据、实务难点及操作建议三方面展开分析。


一、法律框架: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界限

根据《民法典》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工资、奖金、生产经营收益、知识产权收益等均属共同财产,离婚时原则上均等分割。而以下财产属于个人财产,离婚时不参与分割:

婚前财产:如婚前全款购买的房产、车辆、存款等;

人身损害赔偿:如因工伤、交通事故获得的赔偿金;

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归属一方的财产;

专用的生活用品:如衣物、化妆品等。


例外情形:若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增值(如房产出租收益),增值部分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;若一方使用共同财产为另一方购置贵重物品(如婚内送车),离婚时赠与人可主张撤销赠与。

1734600439103805.jpg

二、实务难点:房产、股权与虚拟财产的分割规则

房产分割:

婚前购房:若一方全款购买且登记在己方名下,属个人财产;若婚后共同还贷,离婚时需对共同还贷部分及对应增值进行补偿。


婚后购房:无论登记在谁名下,均属共同财产,通常按出资比例或协商比例分割。

父母出资购房:若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子女个人,可能被认定为个人财产;若未明确,则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。


股权与企业收益:

股权本身属个人财产,但婚姻存续期间的股权分红、增值部分属共同财产;

若涉及公司控制权,非股东配偶可主张分割股权价值(需经其他股东同意),或要求折价补偿。


虚拟财产:

数字货币、游戏账号、社交平台账号等虚拟财产,若能证明属于婚后取得或共同投入资金运营,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,但实际分割需评估其市场价值。


三、操作建议:协商优先与证据保全

协议分割:

夫妻双方可签订《离婚财产协议》,约定财产归属及补偿方式。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即有效,且优先于法院判决。


诉讼分割:

若协商不成,需通过诉讼解决。关键证据包括:

财产权属证明(房产证、银行流水、股权登记文件等);

财产价值评估报告(如房产、企业股权);

共同债务凭证(需区分个人债务与共同债务)。


特殊情形处理:

家务补偿:若一方因抚育子女、照料老人负担较多义务,可主张经济补偿;

经济帮助:离婚时若一方生活困难,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。


结语

离婚财产分割的核心是“依法公平、尊重意愿”。无论是协议还是诉讼,双方需理性评估财产价值,避免因争议扩大损失。同时,建议提前通过财产公证、婚前协议等方式明确权属,降低离婚时的法律风险。


上一篇:著作权纠纷:多元解纷路径下的权益守护 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