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法律知识

法律知识

合同纠纷管辖法院如何确定?

发布时间:2025-07-04  浏览量:4 次

当合同履行中出现争议,选择向哪个法院起诉,是当事人面临的首要问题。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并非“随意挑选”,而是需严格遵循“协议优先、法定补充”的规则。承世弘合小编结合《民事诉讼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梳理确定管辖法院的关键步骤。


一、优先看协议:合同中的“管辖约定”是否有效?

根据《民事诉讼法》第35条,合同双方可在书面合同中约定管辖法院,但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:一是“与争议有实际联系”,即约定的法院需是被告住所地、合同履行地、合同签订地、原告住所地、标的物所在地等与合同履行密切相关的地点;二是不得违反级别管辖(如基层法院不能管辖应由中院受理的案件)和专属管辖(如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)。


例如,甲乙公司在杭州签订的货物买卖合同中约定“争议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”,因杭州是合同签订地且与原告(卖方)住所地重合,该约定有效。若约定“由北京某区法院管辖”(与合同无实际联系),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,需按法定规则确定。

1735005816822484.jpg

二、无约定或约定无效:法定管辖的“两条主线”

若合同中未约定管辖条款,或约定因违法无效,则需按法定管辖确定,核心是“被告住所地”或“合同履行地”法院。


1. 被告住所地:最基础的管辖连接点

被告住所地指被告的户籍所在地;若被告离开户籍地超过一年,由其经常居住地(连续居住满一年的地方)法院管辖。例如,被告户籍在成都,但长期在上海工作生活,上海法院可作为管辖法院。


2. 合同履行地:需结合合同性质认定

合同履行地的确定是法定管辖的关键,需根据合同类型和履行情况判断:

有明确约定:若合同中明确约定了“履行地”(如“交货地点为上海浦东新区”),则以约定地点为准;

无明确约定:需根据合同性质判断。例如,买卖合同中,卖方需交付货物,履行地为货物交付地;借款合同中,贷款方(出借人)所在地为履行地(借款人还款义务指向出借人);服务合同中,服务提供方所在地通常为履行地。

若合同未实际履行,且双方住所地均不在约定的履行地,根据司法解释,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。


三、特殊情形:专属管辖“优先于”上述规则

若合同纠纷涉及不动产(如房屋买卖)、港口作业、继承遗产等,需适用专属管辖,由特定法院管辖(如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),此时协议或法定管辖均不适用。


总结:确定管辖的“三步法”

查协议:看合同中是否有关于管辖的有效约定;

找被告:若协议无效,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;

定履行地:若被告住所地不便,或合同履行地明确,向履行地法院起诉。


明确管辖法院,是启动合同纠纷诉讼的关键一步。若对管辖仍有争议,可向法院立案庭咨询,或委托律师协助审查,避免因管辖错误影响维权效率。

上一篇:协议离婚需要准备什么材料? 下一篇:没有了!

新闻资讯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田主任

手机:13118312715

电话:400-XXX-XXX

邮箱:493257700@qq.com
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顺城大街所8号中环广场1幢1单元8楼01、02A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