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法律知识

法律知识

合同纠纷起诉流程与费用:从维权到执行的全流程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7-28  浏览量:4 次

合同是市场交易的“基石”,但履行中常因履约瑕疵、条款歧义等引发纠纷。当协商无果时,起诉成为维权的最后防线。承世弘合小编结合《民事诉讼法》及实务经验,梳理合同纠纷起诉的全流程与费用规则,助您高效维权。


一、起诉前:先做这3件事,提高胜诉概率

合同纠纷起诉并非“拍脑袋”决定,前期准备直接影响案件走向:

核查证据链:

核心证据包括:

合同原件(需有双方签字/盖章,若为电子合同需保留原始载体);

履行凭证(如送货单、付款记录、验收单);

沟通记录(微信、邮件、通话录音等,证明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或违约事实);

损失证明(如因对方违约导致的额外支出票据、第三方评估报告)。

提示:若证据缺失(如合同丢失),可尝试通过“补充协议”“对账单”等间接证据补正。

确定管辖法院:

合同纠纷由“被告住所地”或“合同履行地”法院管辖(约定管辖优先)。例如:

合同中明确“发生争议由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”,则向甲方公司注册地法院起诉;

若未约定,可向被告户籍地/经常居住地(连续居住满1年)法院起诉。

评估诉讼时效:

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(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起算)。若超期,需提供“诉讼时效中断”证据(如催款通知、对方承诺还款的记录),否则可能丧失胜诉权。

1735005816822484.jpg

二、起诉流程:从立案到庭审,一步步操作

Step 1:撰写起诉状,整理材料

起诉状需包含:原被告信息(姓名/名称、住址/注册地、联系方式)、诉讼请求(如“判令被告支付货款10万元及违约金”)、事实与理由(简述合同签订、履行、违约经过)。


Step 2:向法院立案

携带材料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提交:

起诉状(按被告人数+1提供副本,如1个被告需2份);

原告身份证复印件(企业需营业执照+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);

证据清单及证据材料(需编号并附简要说明);

授权委托书(委托律师时需提供)。

法院当场或7日内审查材料,符合条件则出具《受理案件通知书》并缴费;不符合则一次性告知补正。


Step 3:参与庭审,举证质证

庭前调解:法院通常先组织调解(非强制),若达成一致可出具《调解书》(具强制执行力);

开庭审理:法官主持核对身份、法庭调查(原告举证→被告质证→被告举证→原告质证)、法庭辩论(围绕争议焦点陈述)、最后陈述;

判决:法院根据证据和法律作出判决,一般简易程序3个月内审结,普通程序6个月内。


Step 4:申请强制执行

若被告不履行判决,原告可在2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(需提交《强制执行申请书》)。法院可查封、扣押、冻结被告财产,划扣银行账户,或列入失信名单。


三、费用明细:哪些钱要花?花多少?

合同纠纷起诉涉及三类费用,需提前核算成本:

诉讼费(法院收取):

按“诉讼请求金额”分段累计计算(以10万元债务为例,诉讼费约2300元)。若胜诉,诉讼费由被告承担(部分法院可退);若败诉,由原告自行承担。

律师费(可选):

律师费实行“市场调节价”,根据案件复杂程度、标的额、律师资历等协商(10万元以下案件通常收费5000-2万元)。若合同约定“违约方承担守约方律师费”,可要求被告赔付。

其他费用:

保全费(申请财产保全时缴纳,最多5000元);

鉴定费(如合同签字真实性存疑需鉴定,费用约1000-5000元);

差旅费(异地开庭的车费、住宿费等)。


结语:理性维权,成本可控

合同纠纷起诉并非“劳民伤财”,只要证据充分、流程规范,多数案件可在合理时间内解决。关键要记住:提前留存证据链是核心,选择管辖法院要精准,费用核算需提前规划。若案件复杂(如涉及大额交易、跨境履约),建议委托专业合同纠纷律师,避免因程序疏漏影响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