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2月1日施行的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(二)》,对离婚财产分割规则进行了系统性调整,首次明确“以出资来源为基础,综合婚姻贡献与过错责任”的裁判导向。四川承世弘合小编结合新规与典型案例,解析十大核心变化与实务要点。
一、房产分割:父母出资购房规则“去一刀切”
新规明确,父母为子女婚后购房的出资归属,需以“实际出资”为核心判定依据:
一方父母全额出资:若无明确赠与协议,房屋归出资方子女所有,但需按婚姻存续时间、共同生活及子女抚养贡献等给予补偿。例如,杭州某案例中,男方父母出资600万购房,虽登记在儿媳名下,法院仍判归男方,女方获补偿。
双方父母部分出资:按出资比例分配产权,补偿金额可高于或低于出资比例,需结合过错责任综合判定。
二、家务劳动补偿:全职主妇权益保障升级
新规突破性规定:
补偿标准:不再限定5万元上限,参考当地收入水平及家庭贡献度,全职主妇可主张高额补偿。例如,深圳某全职主妇获补偿金覆盖5年家庭开支。
适用范围:包括育儿、家务、赡养老人等隐形劳动,需提供日常贡献证据(如消费记录、亲属证言)。
三、共同债务认定:严格“共债共签”原则
新规明确两类债务为共同债务:
双方共同签字或事后追认的债务;
一方为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(如医疗、教育支出)。
超出日常需要的个人债务,需债权人举证用途,否则由举债方自行承担。
四、过错责任惩罚:转移财产者“少分或不分”
行为界定:隐藏、转移存款、房产,或伪造债务等;
法律后果:分割财产时可少分或不分。例如,某案例中男方转移婚内存款200万元,法院判决其仅分得30%财产。
事后追索:离婚后2年内发现转移行为,可起诉重新分割。
五、股权与虚拟财产:新型财产分割规则
股权分割:婚后取得或约定为共同财产的,可评估价值分割;若为婚前个人财产,仅分割婚后增值部分。
虚拟财产:微信/支付宝余额、数字货币等属共同财产,按净值分割。
六、特殊情形处理:彩礼返还与同居财产
彩礼返还:支持三种情形——未登记结婚、登记后未共同生活、给付导致给付方生活困难。
同居财产:以个人所有为原则,共同出资或经营收益按贡献比例分配。
七、协议优先与效力认定
书面协议:夫妻可约定财产归属,优先于法定分割规则;
赠与条款:婚前房产婚后加名,房屋可判归原产权人,但需综合婚姻贡献补偿。
八、子女抚养与财产分割联动
抚养权影响:8岁以上子女意愿纳入考量,抚养方可能获更多财产倾斜;
抚养费抵扣:未获抚养权一方支付抚养费,可抵扣财产分割份额。
九、离婚逃债规制:债权人权益保护
协议撤销:若财产分割损害债权人利益,法院可撤销相关条款;
股权转让限制:恶意转移股权给善意第三人无效,但需举证恶意串通。
十、实务建议:证据固定与风险防范
财产清单:婚前婚后财产分账管理,保留银行流水、购房合同等;
过错取证:对转移财产行为及时公证或申请诉前保全;
协议设计:明确补偿计算方式、支付期限及违约责任。
结语:新规导向——从“均等分割”到“精准分配”
2025年新规通过细化房产、债务、过错等规则,推动离婚财产分割从“平均主义”转向“贡献导向”。当事人需主动掌握法律工具,通过协议、调解或诉讼实现权益最大化。法律的核心始终是——在结束婚姻关系的同时,守护每一份应得的公平与尊严。
联系人:田主任
手机:13118312715
电话:400-XXX-XXX
邮箱:493257700@qq.com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顺城大街所8号中环广场1幢1单元8楼01、02A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