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法律知识

法律知识

欠钱总拖着不还?三步教你理直气壮要回钱

发布时间:2025-07-22  浏览量:4 次

“兄弟,下个月一定还!”“公司周转不开,宽限几天!”——这些话听着耳熟吗?生活中,因借钱、欠货款、未结服务费等引发的“拖延症”债务纠纷屡见不鲜。面对对方“明日复明日”的敷衍,我们该如何合法、高效地追回欠款?


第一步:先扎紧“证据篱笆”,让欠款“跑不了”

无论对方是亲友还是合作方,有凭有据是追讨债务的核心。许多人因抹不开面子,借钱时只口头约定,对方拖延时就成了“口说无凭”。记住:所有金钱往来,都要留痕迹。

如果是借款,哪怕是微信、支付宝转账,也要备注“借款”;现金交付的话,务必让对方当场写借条(注明金额、时间、利息、还款期),并附身份证复印件。若是生意账目,合同、对账单、送货单、聊天记录(明确“欠XX元未付”)都是关键证据。哪怕对方口头承诺“过两天给”,你也可以发条微信:“上次说的欠3万货款,这周能安排吗?”对方回复“最近实在困难,下个月”也行——这些记录都能成为法庭上的“铁证”。


第二步:先礼后兵,沟通时留足“谈判空间”

有了证据,别急着闹翻。先尝试平和沟通:打电话时录音,发消息时明确金额和时间,给对方留足“主动还钱”的台阶。比如:“张哥,我知道你最近难,但那5万是我给孩子交学费的,你看这月底前先还2万,剩下的下个月结清行不?”

若对方继续拖延,可升级为书面催告:发正式通知(短信、邮件或纸质函件),注明“欠款金额+还款最后期限+逾期后果”,并保留送达凭证。这一步既是施压,也为后续法律程序固定“对方违约”的事实。

1735005816822484.jpg

第三步:法律出手,让“老赖”付出代价

如果沟通无效,法律途径是最有力的保障。我国《民法典》规定,民事债务纠纷诉讼时效为3年,从约定还款日或最后一次催款日起算,千万别拖过时效!

起诉流程并不复杂:准备起诉状(写明双方信息、欠款事实、诉求)、证据材料(借条/合同+转账记录+催款记录)、双方身份证复印件,到对方户籍地或常住地法院立案。若金额较小(各地标准不同,一般5万以下),可走“简易程序”,3个月内审结;若胜诉后对方仍不还钱,申请强制执行——法院会查封其银行账户、房产、车辆,甚至将其列入失信名单(限高消费、影响征信)。

小技巧:若对方确实没钱,可协商分期还款并签书面协议;若对方转移财产,可向法院申请“财产保全”,冻结其资产。


最后提醒:防患于未然,比追债更重要

其实,最好的办法是一开始就规范借贷行为:亲友借钱尽量签借条,生意合作必签合同,大额交易保留验收单。别因“抹不开面子”放弃底线,否则最后吃亏的是自己。

欠钱不还的本质,是对信用的透支。无论是追债还是被追债,守住法律底线、保留证据、理性沟通,才能让每一笔钱“有去有回”。毕竟,真心不该喂给“老赖”,但更不该让自己成为“冤大头”。